感悟思想伟力
弘扬建党精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现实,承接历史、着眼未来,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奋斗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谈几点认识。
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总书记讲的马克思主义,我理解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的集中体现。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既是一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世界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实践史。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和国家百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归根究底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新发展阶段要想继续取得新成绩,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我们仍然要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新中国成立伊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再到新时代提出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党总能顺应时代潮流,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通过强化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保持执政的人民性和科学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僵化的理论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所以它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建党、建国和改革开放三大里程碑诞生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新的技术革命蓄势待发、旧的经济格局亟待调整,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将面对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未来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以贯之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奇迹。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力挽狂澜,变危难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最终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辉煌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和独特优势。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挫折中奋起、于困难中成熟,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没有断,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并从人民群众中不断获得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新时期,应对风险挑战,仍然要站稳人民立场,发扬斗争精神,把人民群众作为党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回顾百年历程,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到“两个务必”,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既要克服右,更要克服左,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客观进行自我评价,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将从严要求和科学思维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历史性错误。一方面要正确看待取得的成就,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要汲取历史中的深刻教训,对党的历史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是人不是神,在未知事业的探索和实践中走一些弯路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要从过去的成就中总结经验,从过去的挫折中汲取教训,避免错误重复出现。
一是树立底线思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这一重要论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坚持问题导向,深刻阐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规律。苏联共产党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领导了卫国战争打败了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共的垮台,是他们贪图安乐、形式主义严重、背离人民群众的结果。只有永远与人民群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着眼民族复兴大业,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才有可能把握未来的变化,才能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二是树牢担当意识。我们党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不断壮大起来的政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危机、风险与挑战都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实事求是看待、辩证转化对待。有困难、有风险、有危机、有曲折,都不可怕,关键在于要勇于面对,善于克服和战胜它们。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大局是稳定的,但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是多方面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了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未来,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肯定会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重,所以我们要树立问题导向,尤其不能粉饰太平,回避矛盾。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以贯之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拉起感应风险的红线、练就应对挑战的高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切实把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三是促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却又保持了总体稳定,最根本的是我们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将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与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是深化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面对发展难题,既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看准目标坚定不移做下去,又要稳妥谨慎,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顶层设计是一种战略思维和宏观设计,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开放进程,推动各领域改革,实现自上而下的良性互动。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基本方法,从实践中获真知,从经验中找规律,面对没有足够把握的改革,要先易后难、先行试点探索、投石问路,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推广。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推动改革在稳步推进中取得实质发展。
感悟建党精神,奋力推动改革创新发展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了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结合当前改革创新发展实际,要从以下四点把伟大的建党精神继承、发扬、光大。
一是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最根本力量。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兴国之要来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这一阶段,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有赖于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要求我们全力以赴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我们的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我们的开放是以经济领域开放为重点的开放,必须要将改革开放的中心聚焦在“经济建设”、“经济发展”上,以经济改革发展带动和凝聚其他方面的改革发展,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线索和成功之道,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只有通过经济的发展,增强人民的福祉,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的优越感和人生的获得感,才能保证党的生命长治久安。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面临国际国内环境急速转变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们党在发展阶段的一次自我反省,更是一次自我提升。4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改革创新之路。回顾历史,面对风云激荡的世界社会主义形势和“何去何从”的中国命运抉择,邓小平坚定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着眼当下,新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内外深刻变化的环境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国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才能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才能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是必须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改革发展道路上,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世界、指导实践。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充分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才能纠正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啃下“硬骨头”,破除改革路上的“路障”、“险滩”和各种“思维定势”,将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新高潮。
四是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每一次成长和壮大,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一方面,人民的伟大实践是认识的真正源泉,只有切实倾听群众呼声,反映人民意愿,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造世界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来自于群众的意见、办法,拿到群众中去实践和验证,将真理性认识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才能实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
伟大实践造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伟大实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必须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把改革创新持续推上新高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更多新闻
More- 重温历史担使命坚定信念跟党走——集团各单位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2021-06-21
- 感悟时代精神蓄力创新发展2021-06-21